迄今最大規模「Covid後遺症」研究:近四分之一患者出現新症狀

美國醫學研究機構FAIR Health日前公佈針對200萬名新冠病毒患者的追蹤研究,發現23%的病患在染疫後遭受其他症狀如身體疼痛、呼吸困難、疲勞、睡眠障礙、憂鬱等困擾,即使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也無法倖免。打了疫苗就能防嗎?

美國公佈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追蹤研究,觀察200萬名美國人在罹患Covid後的生活,發現近四分之一(23%)人因為新的症狀尋求治療。

這項研究由FAIR Health執行,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間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發現有454,477人在感染的30天或更長時間尋求新的醫療協助。

新的症狀有哪些?
在這項追蹤研究中,重症患者近一半有後續醫療問題,但輕度感染者中,後Covid健康問題也很常見。有27%輕度或中度患者,19%無症狀患者回報了健康問題。

病患們最常見的問題是與神經與肌肉相關的疼痛症狀,超過5%的後Covid患者回報了這點。

3.5%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現象。

3%患者出現被其他研究與臨床觀察到的疲勞狀況,包含在身體或心理活動後出現腦霧(大腦短期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暫時症狀)和筋疲力竭的感受。

3%的人回報了高膽固醇問題,2.4%回報了高血壓,多是40至50歲的患者。過往,這些健康狀況通常不被認為是Covid的後遺症,但美國聖路易斯醫療保健系統研發服務總監艾爾艾力(Ziyad Al-Aly)博士指出,愈來愈多跡象表明,後新冠病毒或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有紊亂人體代謝機制的特性。

其他問題包括腸道症狀、偏頭痛、皮膚問題、心臟異常、睡眠障礙,以及焦慮和憂鬱等心理健康狀況。

其中,呼吸急促、疲勞、味覺與嗅覺喪失,在另一份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研究也被觀察到。

不過,在染疫後30天或更長時間發生死亡的人數相對較少,僅594人,其中多數是住院的重症患者。

研究意義:無症狀者的後續醫療診斷
這項研究的數據庫是針對擁有私人健康保險、不受醫療補助的人,但沒有保險或收入低到有資格獲得醫療補助者通常可能有更糟糕的後果,因此研究可能低估了一些後Covid健康問題的普遍性。

此外,這份研究的另一個侷限是沒有將Covid-19患者與未患有Covid-19的人進行比較,因此不清楚這些後Covid症狀的發生率是否高於一般人群。

不過今年4月,由艾爾艾力領導的另一項研究證實了這個假設,在感染新冠病毒的1到6個月內,染疫者相對於未染疫者,死亡風險增加60%,去醫院進行各式門診治療的機會增加了20%。

儘管這份200萬人的研究仍有諸多限制,專家表示,整體而言這份調查結果強調了後Covid症狀的廣泛性與多樣性。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和傳染病學副教授 Helen Chu博士指出,這項研究的真正優勢在於它的規模,以及在不同年齡段中觀察疾病嚴重的程度。

另一項重點是,這份研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沒有Covid症狀,40%的患者沒有嚴重到須住院。因此它強調了無症狀患者可能出現的後Covid問題,將來醫生們就能知道某些健康問題可能來自新冠病毒後遺症。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Covid,但如果繼續出現一些不尋常的疾病或症狀,醫療專業人員就能進一步調查,」該報告的研究機構FAIR Health,總裁格爾伯德(Robin Gelburd)指出。

當心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
要避免長期新冠症狀的麻煩,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染疫。在許多國家,疫苗的普及率讓人們開始掉以輕心。但根據美國CDC數據,施打疫苗後仍罹患新冠病毒的「突破性感染」仍有破萬例,雖然比例在全體人口裡並不高,但《紐約時報》指出,其中無症狀的黑數可能被隱藏了。

在疫苗也不見得能築起屏障的後Covid世代,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還是上策。

資料來源: 天下雜誌